DB3205∕T 1126-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与管理规范(苏州市)

ID

11ECF819D62B4352A900C42B2D533D3C

文件大小(MB)

0.28

页数:

16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3.080.99,CCS A 20,2024-08-09 发布2024-08-16 实施,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05,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与管理规范,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rchives of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 1126—2024,DB3205/T 1126—2024,I,目次,前言II,引言 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1,5 档案信息内容 2,6 档案信息采集 2,6.1 采集方式2,6.2 采集资料类型 2,6.3 采集资料来源 2,7 业务档案建设 3,7.1 总体要求3,7.2 分类.3,7.3 编号.4,7.4 修整.4,7.5 装订.4,7.6 编页.4,7.7 编目.5,7.8 装盒.6,8 数字档案建设 6,9 档案存储6,9.1 业务档案6,9.2 数字档案6,10 档案更新 7,11 档案查阅 7,附录A(规范性) 档案编号示例.8,DB3205/T 1126—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钱轶颖、王燕、吴祥,DB3205/T 1126—2024,III,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ICH),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指人们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管理以及保护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研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已是大势所趋,数字科技在非遗档案数字化建设、网络平台互动展播、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开拓出新的领域。非遗数字档案成为传统物态档案之外,非遗保护与传承又一主要资料模式,本文件是为全面提升苏州市非遗档案的利用和保护水平;规范苏州市非遗文献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建立、健全苏州市统一的非遗文献档案数字化资料信息检索报导体系;指导全市非遗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与应用;开展全市目录情报交流;促进非遗文献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促进苏州市非遗发展与科学技,术研究而制定的,DB3205/T 1126—2024,1,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与管理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以下简称“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原则、档案信息内,容、档案信息采集、业务档案建设、数字档案建设、档案存储、档案更新和档案查阅,本文件适用于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的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11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 17933 电子出版物术语,GB/T 18391.1 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1 部分:框架,GB/T 20530 文献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导则,GB/T 31219.2 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第2部分:文本资源,GB/T 31219.3 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第3部分:图像资源,GB/T 31219.4 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第4部分:音频资源,GB/T 31219.5 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第5部分:视频资源,DA/T 25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WH/T 99(所有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3 术语和定义,GB/T 10113、GB/T 17933、GB/T 18391.1、GB/T 20530、GB/T 31219.2、GB/T 31219.3、GB/T 31219.4、,GB/T 3121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业务档案business archives,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为保护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常规性文件、文字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形成以纸质为主的档案,3.2,数字档案digital archives,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为保护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运用电子文本、图片、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形式对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对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4 基本要求,DB3205/T 1126—2024,2,4.1 应遵循档案的形成规律,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4.2 应区分不同档案的价值,便于利用和保管,4.3 应遵循档案一体化管理要求,便于计算机管理或计算机辅助管理,4.4 应确保业务档案和数字档案两类档案的协调统一,5 档案信息内容,5.1 非遗代表性项目现状调查文件材料,包括调查的提纲、登记表、普查表、口述记录、调查报告、,总结等,5.2 非遗代表性项目自身状况文件材料,包括作品、文字记录、照片、录音、录像等,5.3 主要传承人(单位)文件材料,包括传承人(单位)的介绍、代表作、口述记录、录音、录像、,照片、实物等,5.4……

……